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曾少军:建设以储能为核心、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2023-08-02

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定增长。截至6月底,全国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9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4.7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如今,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对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表示,无论是从国际形势的视角、经济复苏后的市场表现还是迎峰度夏的保供表现看,如今中国的新能源都是高铁之后绝对叫得响的第二张国家名片。

三个“世界第一”,新能源稳住保供“大盘”

今年1-6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7%。其中,水电新增536万千瓦、风电新增229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784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76万千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34万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5166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4628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量984亿千瓦时。在风电、太阳能发展带动下,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的三个数据来看,我们稳稳处于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装机量世界第一,新能源发电量世界第一,新能源投资额世界第一。

1.jpg

2.jpg

曾少军介绍到,外贸“新三样”的成绩也十分亮眼。今年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47.5亿元,增长了122.3%,占中国汽车出口的比重提升5.1个百分点,达到43.9%;一季度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900亿元,增长23.6%;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增速达到94.3%。今年一季度,“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出口范围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能源不仅在外贸上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在迎峰度夏上的保供表现也是出人意料。”今年上半年我国水力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是风电、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的电力增长有效弥补了来水偏枯导致的水电发电量下滑。新能源在迎峰度夏保供上表现非常亮眼,有效地支持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提到中国新能源为什么能异军突起承担保供重担时,曾少军认为,中国新能源崛起的背后离不开技术进步及民营企业的努力。“我认识太多值得尊敬的民营企业家,有的甚至半年不出门安心搞科研。正是因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众多企业持续不断扎实的技术创新,才推动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才迎来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新能源不再“新”,逐步朝常规能源方向迈进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已经超过了化石能源。曾少军指出,这意味着新能源不“新”了,成为主体能源担当重任——未 来,它将逐步朝着常规能源方向迈进。

“一旦化石能源供给通道被切断,中国的新能源能不能承担重任让国家放心?”对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曾少军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但他也强调,新能源逐步变成常规能源还有一段路要走。在供给侧,未来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鼓励传统能源依托现有技术、设备、厂矿工业用地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横向“电、热、冷、气、水”能源多品种互联互通、协同供应,纵向“源—网—荷—储—控”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集成互补的格局。在需求侧,应加快培育新型能源消费观,倡导普通社会公众在用能意识、消费观上更接受绿色、低碳能源。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曾少军介绍,目前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分布式。分布式的新能源能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极端情况保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我们的分布式新能源在总量上已经起来了,但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还需要储能系统的技术进步和支撑,还要探索小型化分布式光热发电。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13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近乎一半。但是装机量不等于发电量,风能、太阳能都有波动,储能技术就成为了能源转型的技术引擎。”曾少军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既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曾少军认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内在要求,其实就是要建设以储能为核心、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首先,一定要以储能为核心。没有储能为核心,没有任何一种新能源能够独立地担当新能源革命的重任;其次,一定是构建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这是未来的方向。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推动热储能、氢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各类储能形式发展,支撑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建设;要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并举,积极发展源网荷储控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同时创新储能产业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最后,曾少军强调,在新能源领域,一般3到5年就会有技术的更新换代,5到10年新能源领域一定会有大变化。从前瞻性角度来说,未来10年甚至更久,新能源会向钙钛矿、氢燃料、小型核聚变、液态阳光等领域发展。

名词解释

钙钛矿: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也称作新概念太阳能电池。

氢燃料: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小型核聚变:微型核电池(penny-sized nuclear battery)是指体积小,只有一硬币的厚度,电力极强,使用非常安全的“核电池”。可用于手机充电。它通过利用微型和纳米级系统开发出了一种超微型电源设备,这种设备通过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释放出带电粒子,从而获得持续电流。

液态阳光:“液态阳光”(Liquid Sunshine),即“清洁甲醇”和“绿色甲醇”,是指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极低或为零时制得的甲醇。“液态阳光”由中国科学院液态阳光研究组命名,并于2018年9月在国际杂志《焦耳》上公开发表,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同行的一致认可。

来源:国家能源局网站

XML 地图